653A294E-B5E1-4E23-9DC7-BFE7D2FF483E
一、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特点 二、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主体 三、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主体简介 1、自动化硬件、软件制造商 龙8体育官网1-1、跨国公司在国内发展简况 1-2、国内企业发展简况 (1)PLC(2)DCS系统 (3)工业PC机市场 (4)现场总线、自动化方案设计商 2-1、行业自动化方案设计院 2-2、综合自动化方案设计院 3、自动化系统集成商 3-1、工厂自动化系统集成 3-2、工业成套设备自动化系统集成 3-3、系统集成商 (1)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商 (2)行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商 3-4、自动化工程提供商 四、用户对自动化产品的选择因素
工控及自动化产业涉及电力、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机电等诸多领域,属综合学科产业。具备如下特点: 1、产品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 2、厂商众多:全球厂商达20万家。仅变频器的生产商就达2000余家。 3、竞争激烈,国内工业控制系统产品供应商直接面临美、日、欧各国公司的竞争,无论IPC、DCS还是PLC,外国公司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4、产品繁多:至今无法形成统一确切的分类标准。业内第一门户网站;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唯一门户网站及合作网站中国工控网目前分类达16个大项,200余个小项,但仍属提纲挈领。 5、应用广泛:遍及冶金、石油、化工、纺织、造纸、机械、机床、汽车、航空航天、楼宇、环境工程等所有工业及民用领域。 6、市场巨大:2000年我国工控机市场规模为170~207亿元人民币,如将传动产品、流体控制产品、传感器、仪器仪表、自动化软件产品及楼宇、环保等市场需求的迅速崛起等统计在内,市场规模将远远超过这一数字,保守的估计应为1000亿元。 从目前中国的工控及自动化市场发展来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中国的工控业发展又相对滞后。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潜在市场巨大。 7、自动化企业规模太小,有信誉的品牌产品还未形成; 8、自动化企业多数急功近利,没有投入,人员不稳,不能形成积累; 9、多数自动化企业没有明显的核心技术能力,缺乏后劲,国产系统就总体水平与国际著名品牌系统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应用平台和开放性方面等; 10、国内自动化系统企业综合业务能力差,系统产品系列不全等。
我国工业自动化与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和产业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基本产品几乎全部由国外的著名品牌产品垄断。由于在产品开发等环节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在近若干年仍将由外国产品占主要地位。据了解,世界工业500强中的工业自动化跨国公司都已进入国内市场,在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给国内用户的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1)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1979年在中国建立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天津梅兰日兰),至今已成为拥有3个办事处、26个地区办事处、11个合资企业、3800名员工的大型公司; (2)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袖,其中国公司投资额9950万美元,目前,ABB中国在北京拥有一个独资控股公司、拥有10家分公司、12个销售代表处, 25家合资/独资企业、5200多名员工。 (3)截止至2002年9月底,西门子在华长期投资总额超过6.1亿欧元。西门子在全国各地设有40多家公司和26个地区办事处,为2万1千多人提供就业机会。2002财年,西门子在华公司中财务合并的公司的销售总额为36亿欧元。 (4)罗克韦尔自动化自1987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以来,其麾下的控制系统部(Control Systems)和动力系统部(Power Systems)两大业务部门在中国的年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罗克韦尔自动化在国内建立了10个销售办事处、5个培训中心、1个研发中心、1个软件中心和2个生产基地。 (5)横河电机株式会社于2002年成立独资的地区性总部----横河中国, 注册资本40亿日元,经营计划在2005年实现销售额250亿日元,员工1000人, 2010年实现销售额1200亿日元,市场占有率30%。 (6)迄今为止,GE的所有8个工业产品集团已在中国开展业务。GE在中国拥有9000多名员工,建立了36个包括合资和独自企业的经营实体,总投资15多亿美元。,2003年2月14日,通用电气(GE)动力系统集团今天宣布收购中国一家领先的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商-克瓦纳杭州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克瓦纳杭发)的大部分股权。 (7)早在1935年,Honeywell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经销商,开展中国业务,至今已成为拥有五个注册公司的独资企业,雇员一千多名。1996年,Honeywell的中国楼宇自控部、天津工业自控部及天津楼宇自控制造工厂取得ISO9000国际品质管理认证,在中国地区(含香港、台湾、澳门和蒙古)总销售额超过一亿六千万美元;1997年在中国又设立了十一个新办事处。 (8)西屋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投资额9750万美元。
目前,国内自动化产品制造商主要集中在DCS系统、工业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已有一些专业公司产生并具备一定竞争能力。 (1)PLC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PLC向小型化、微型化和高速化发展。在应用中,PLC可与上位机联网,也可下挂PLC,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PLC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建材、机械、轻工、食品、市政、交通和军工等行业。 据美国FROST&SULLIVA公司的报告,全球PLC从1993年的39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76亿美元,由占工控机市场的46%上升到50%。 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售达到15~20万套,约25~35亿元,其中进口占90%左右。上述数据表明:我国PLC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占领,国内PLC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以上PLC统计数据包括小型PLC) 据专家估计,国内PLC产品的年增长率为12%,以满足石油、化工、电力、市政等行业技改的需要,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人民币35~45亿元。 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个品种。主要的国外生产厂家包括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富士、日立、光洋等等。据电子部98年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应用Siemens产品的用户占20.8%,Modicon占14%左右,A-B14%左右,OMRON14%占14左右,三菱8.3%,GE6.25%,富士4.2%;其他(日立、光洋等)4%。 国内PLC产品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并以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为主。
我国国产DCS的攻关工作起步较早,基础的引进和吸收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技术攻关工作。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著名的DCS厂家基本上在中国都成立了合资公司或分支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市场瓜分工作并在90年代初基本完成。当时,我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合作的DCS基本全部进口。 DCS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美、日、德等国。如美国HONEYWELL的TDC3000\MICRO TDC3000,TDC3000X等;FOXBORO的I/AS;WESTING HOUSE的WDPF;WAILEY的NETWORK90、INFI90;日本横河的CENTUM、CS;YEWPACK的MARK II;德国SIEMENS的TELEPERM;ABB公司的MOD300、SIPAOS200等等。 从90年代初我国开始形成了几家以自主研制为主的DCS专业化公司,如北京的和利时公司和航天测控公司,杭州的浙大中控公司和威盛公司以及上海的新华公司等。这些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作出了贡献。例如,上海新华公司和北京和利时公司的产品在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方面基本取代了进口系统,在推广多套20万千瓦火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正在努力进入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火电机组控制系统。
据美国FROST&SULLIVA公司的报告,全球工业PC机市场销售额从1997年的10.2亿美元上升到13.7亿美元。国外的生产厂家主要由台湾研华、美国INTEL、IBM、SIEMENS等等。 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研祥智能、北京康拓工业电脑公司、北京化院自动化系统公司、北京工控计算机厂、北京宏拓工控、北京长城工控、北工大、北大方正、上海康泰克电子技术公司、华北工控、和利时自动化工程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骊山公司等等。 据电子部98年调查表明:我国工业PC机市场以海外产品如台湾研华、美国INTEL为主,但国内产品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给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一场革命,将有FCS代替传统的DCS。国家在“九五”期间为了加快现场总线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支持成立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现场总线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现场总线专业委员会”以推进行业工作,同时在重庆、西安、上海三大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放在智能化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上,补充和完善工艺设备、开发装置和测试装置、建立智能化仪表和开发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基地,形成适度规模经济。集中力量联合攻关解决基础产品和基型产品等50个品种和必要的支撑软件的开发。重点开发压力、差压变送器系列、温度变送器系列、流量仪表系列、执行器和阀门定位器系列等100个以上的品种。北京康拓科技开发总公司采用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