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以极大的可能迅速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随着国家对农业物联网行业政策的倾斜和投入,科技将催生更多的“新农人”。只需要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为农作物施肥或浇水,监控系统还会提供实时的分析数据,在恰当的时候发出警报。农民从此不再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节约了大把时间,还能通过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这场农业物联网浪潮,不仅改变了中国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更成功向“三农”格局的转变输入鲜活动力。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看,农业发达国家的比例不到20%,农业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超过80%,只有部分国家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尽管各国的发展条件迥异,但是实践结果已经表明,农业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和最佳模式。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逐渐由青壮年转向妇女或老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理应以解放劳动力的体力为前提。而在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过程中,资源紧缺、环境恶化、资源高投入和粗放式经营的矛盾一一显现。
农业物联网适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也可以简单将其理解成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农业物联网主要实现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添加氮肥。而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为时已晚。
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灌溉情况、土壤空气的变更、畜禽环境状况、大面积的地表检测进行监视,同时通过对各种影响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指标的采集,科学预测灾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例如,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量,或土壤有机质、pH值、氮、磷、钾等数值,都将被记录在案。
2010年,随着农业物联网被规划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传统农业正式拉开了向智慧农业跨越转型的帷幕。农业部率先提出全面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战略;随后,国务院发文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物联网在多个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
在国家级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下,各种政策红利的补贴,加速了农业物联网在中国的落地生根。
天津、上海、安徽三省相继成为农业部规划的实施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应用为前提,根据示范区反馈的数据,按照地方农业的不同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划分阶段全面推进农业转型。
前者已经实现了农业用水的精细管理和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后两者则依托更详实的大数据分析成果,决策生产,以及建立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摸索成功的商业模式。
湖北襄阳市,一个运用物联网种植的基地,每个田间、每个大棚、每个作物生长过程和环境都通过多参量的无线传感器,汇集到云平台数据库。通过对作物的品质产量与种植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电脑科学地总结出作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并自动生成远程诊断和就医的报告。一个即使不懂种植的农户也能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访问云服务平台,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作物浇水、施肥。当地农户告诉记者,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后,省时省力省工,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率,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大田农业、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管理中得到应用,在温室智能控制、智能节水灌溉、农情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水产养殖管理、气象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我国农业物联网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不过,与工业、商业等其他领域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差距明显。受限于中国当前农业的产出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市场化运作不完善等原因,农业物联网在短期内无法迅速发挥作用。
首先面对资金投入的难题。由于农业互联网一次性资金投入的特点明显,中国小农户为主的经营方式,将严重困扰农业物联网在中国的大规模商业化。
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支持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引进优秀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共同参与。农业物联网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关键技术和实用化产品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是,产品价格比较高,技术性能需要提升;动植物本体生命信息的感知需要加强;适合农村的高通量、低资费通信技术需要加强;产品量产能力不够,或者批量生产后,不能马上卖出去。
在技术设备供给方面,中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足世界的10%,既有产品在覆盖面和适用性等方面几乎都与世界先进产品存在差距。龙8long8国际
农业物联网的科学发展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但是相较于它对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巨大诱惑,应该继续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由贤集网所整理科技文章,贤集网是中国领先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专业从事企业技术支持服务,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国内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