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头号玩家近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的“2024 OSCAR开源产业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从开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了全球开源体系建设现状、我国开源体系建设现状。
栗蔚介绍,开源最早起源于软件,并在近10年逐渐和硬件、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的生产活动结合,衍生形成开源硬件、开放数据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降低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产业转型成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备显著价值。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开源基础设施包括开源项目社区、开源联盟组织、托管平台、开源许可协议四个组成部分。当前,全球开源项目愈发成熟,总规模突破4亿个;全球组织发展以企业内部开源管理办公室以及外部开源基金会为主;部分企业以新技术为切入点,探索平台新的衍生形态;以硬件、内容、数据、大模型等为客体的开源许可协议逐渐成熟。
开源产业方面,全球开源软件产业产值增速显著,各国高度关注开源对于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开展相关研究;开源硬件产业在指令集、设计实现、工具领域均取得了卓著成果;部分国家已构建完善的全国性及行业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开源与商业相互促进的作用日益凸显,开源商业资本市场愈发繁荣。
开源人才方面,全球开源人才与贡献者依托持续活跃的项目社区实现快速增长,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贡献者,中国排名第三。同时美国依托开源基金会、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源教育培训,推动开源贡献。
开源治理方面,开源生态繁荣发展背后,各国政府及巨头企业对信息安全、知识产权和供应链风险非常看重,通过开展开源风险治理顶层设计,建立开源风险主动防御机制等工作推进开源风险治理。
开源文化是自由、共享、协作的行为准则以及社会规范。全球开源基金会积极组织开源活动,侧重技术交流,研讨最新技术趋势,强化协作关系,推动思想碰撞;开源大赛是开源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赛吸引全球贡献。
国际合作方面,全球开源领域合作紧密,从开源项目级至开源组织级合作繁多。大量开源项目依托开源基金会吸纳全球贡献者参与建设,推动开源技术持续迭代和进步。部分开源组织正在建设欧美、亚太等地区分支机构,持续完善国际开源标准体系,推动开源生态高质量发展。
开源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开源项目积极融入全球开源主流,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话语权多,传统技术呈追赶趋势。开源社区在重工业、金融等领域积极探索。开源联盟发展迅速,作为基金会的精细化补充,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运营模式。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市场日益繁荣。开源许可协议不断适应全球化新技术发展需求,例如木兰系列开源协议。
开源产业方面,我国各地方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通过金融、制造、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开源政策推动开源软件产业逐步完善。在人形机器人、芯片指令集等开源硬件产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各地政府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纷纷出台公共数据条例或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同时,我国开源商业化的开源原生企业和科技企业主体队伍日益壮大。
开源人才方面,2023年在Gitee平台上参与开源的贡献者增长了20%,达到了1200万,已经连续四年保持每年200万贡献者的稳定增长。同时具备一定数量的头部开源人才,通过自上而下推动开源教育与贡献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一定规模推动开源生态发展。
开源治理方面,开源安全国标《网络安全技术软件产品开源代码安全评价方法》于2024年4月25日正式发布,由开源代码来源、开源代码安全质量、开源代码知识产权、开源代码管理四个方面的两级参数构成。不过企业在治理规划、合规管理等领域仍待完善。
开源文化方面,我国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的开源文化,开放自由共享协作精神。不过需要通过更多的开源活动,或者大赛推动。
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开源领域国际化工作成果显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通过组织国际会议、打造开源社区、建设国际标准等工作,持续吸纳国际开源贡献者参与开源生态建设,推动我国顶级开源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同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开源领域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发展方向。
面对这一现状,栗蔚强调,我国应着力优化以开源关键要素为主体,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布局结构,积极开展开源体系建设。
地方政府在建设开源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场景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这六大优势出发,围绕开源体系建设的六大方向,从建设开源基础环境、应用开源技术及模式、开源创新及产业发展、扩展开源影响范围四大着力点布局谋篇开源体系建设工作。
企业在参与开源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开源基础能力储备、推动开源技术应用、创新开源模式应用、参与贡献开源生态和自主对外开源五个发展阶段,应在每个阶段明确企业开源发展目标和建设途径。
最后,栗蔚表示,目前全球开源体系正在从体系化向普世化发展。基础设施适配新型开源形态,开源赋能产业价值量化,形成风险防范自上而下的整体策略,开源技术人才向战略复合型人才方向扩充,开源文化价值观普世化,开源组织探索国际联合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