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一直在井下挖煤的皖北煤电集团矿工朱涛,成了一名汽车制造流水线上的组装工。对朱涛而言,从“掌子面”到“流水线”,不仅是职业的变化,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
总部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的皖北煤电集团是该省一家大型传统煤炭企业,从2015年11月底起开始进行岗位人员调整——原先4.2万人的企业计划在2016年转岗分流1.3万名职工。转岗分流的形式有多种,朱涛的这种形式叫“借工”,他不仅转了行,而且去了异地。大约有500名矿工和他一样,背起行囊离开了皖北。
来到合肥长安后,朱涛和工友们参加了公司开展的集中培训。然后,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去适应和熟悉。
按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初步建议,合肥长安决定“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拿出当次10%~15%的用人指标定点面向皖北煤电招聘。
一直努力工作并想顺利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的朱涛,在“五一”小长假后,被意外地“劝退”了。龙8long8国际原因是朱涛犯了一个“绝对不该犯的错误”——他在没有特种车辆驾驶证的情况下在公司驾驶运转车,这触犯了企业纪律。
站在农民工中间,方士强显得有些沉默,也有些不合群。偶尔有人与他搭讪,询问他的“打工史”,他总是笑而不语。
从1994年进入煤矿工作算起,邵淮南的“煤矿人”职业生涯超过了20年。早在去年8月份,意识到煤炭行业去产能势在必行的邵淮南就开始为自己的“转行”做准备了。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皖北煤电集团麾下的很多煤矿都面临着新的选择。一些煤矿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向外拓展煤矿托管业务——依托自身的技术、管理、人才等比较优势,以成建制的方式对一些民营煤矿进行整体托管,实现从“提供煤炭产品”向“为煤矿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转变。
3月17日,8辆大巴车载着350名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矿职工,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出发,一路向北行驶。经过大约10个小时的行程,下午6点半左右,车队到达了振义煤矿。
在地面参加岗前培训的职工人还没下井,各种议论就已经沸腾了。这些从任楼矿综采三区和综掘一区成建制过来的职工大多三十来岁。他们既想念自己的家人,又担心水土不服,更害怕不能正常生产而拿不到预想的工资。
最让职工们感到高兴的,是“与过去一样的工作节奏”。经过前期短暂的调整与适应后,掘进队采用爆破掘进的方式,一个圆班(即24个小时)可以掘进8米。这比振义煤矿之前的生产速度提高一倍多。并且,现在每天2000多吨的产煤量也大大高于过去不到1000吨的日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