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西安工业不仅仅有新能源汽车,一季度,集成电路、军工装备等都有不错增长,但汽车产业所造成的“停顿”,还是为西安加快壮大腰部空间提了个醒。
2024年一季度,陕西生产总值7898.55亿元,增长率为4.2%,这个成绩,说明陕西底盘稳、韧性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距离2024年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目标还需“奋力一跳”。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季度,省会西安在工业领域表现有些失色,随着比亚迪产能分流,西安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3.4%。
所幸,西安工业不仅仅有新能源汽车,一季度,集成电路、军工装备等都有不错增长,但汽车产业所造成的“停顿”,还是为西安加快壮大腰部空间提了个醒。
在陕西,能源产业始终是发展主线之一,如今再次扮演“压舱石”角色,陕西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
外贸的增长则在意料之中,此前,中国中亚峰会就意在打通“丝路”贸易,成果正逐步显现:一季度,陕西进出口总额1127.24亿元,同比增长9.7%,出口增速高出全国9.8个百分点(全国增速4.9%),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647.5亿元,增长19.5%,占进出口总值的57.4%。
出口中,机电产品是绝对主力,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3.8%,其中,集成电路出口275.9亿元,进口207.5亿元,分别增长4.7%和44.2%,占全省出口值和进口值的36.8%和54.8%,是带动全省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
整体而言,陕西经济底盘稳、韧性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动能培育已见成效,正为下阶段增长积蓄动能。
视野下沉至省内各地市,近几年亮眼的榆林持续崛起,在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15亿元,实际增速5.5%,名义增速达到了12.61%,增量194.98亿元为全省第一。
陕西其他地市方面,根据陕西网统计图表,除汉中、商洛暂无数据外,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增速跑赢全省,分别为7.9%、6.1%、5.4%、4.3%,延安、安康、西安、杨凌分别为4.0%、3.4%、2.7%、1.7%。
这里我们重点关注工业层面,咸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其中,能源工业增长21.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4%,制造业增长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
宝鸡工业似乎也有回暖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增加值增长10%,位列全省第2位。其中,全市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4.9%,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9个百分点。
2024一季度,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2882.86亿元,实际增速为2.7%,增速在26座万亿城市中排25位。分产业看,西安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是3.2%、1.9%、3.0%,工业明显减速。
此番成绩,一方面是去年基数确实够高,去年同期,西安GDP增长高达7.6%,比全国高出3.1个百分点,曾在当时的24个万亿城市中排名首位。
另一方面,是引领西安高增的汽车制造业开始“减速”,西安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西安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3.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今年一季度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1.43万辆,产量同比减少4.8%。
最近一段时间,比亚迪产能开启狂飙模式,常州、抚州和合肥等多地比亚迪新工厂相继投产、达产,导致西安部分畅销车型的产能和“红利”被分流给其他城市。
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例如,据齐鲁壹点,今年一季度,郑州坐上26个GDP万亿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一位置,背后原因就在于借势郑州比亚迪工厂、郑州上汽乘用车等项目进行深度产业变轨,2023年,郑州汽车产量83万辆,同比增长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同比增长3.5倍。
被比亚迪“带飞”的不止郑州,2023年,比亚迪合肥基地所在的长丰县产销新能源汽车近50万辆,同比增长近400%;产值超620亿元,同比增长超320%,不由让人感叹比亚迪的势能之大。
说回西安,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此前曾表示,西安比亚迪基地在2024年换代车型不多,比亚迪的换代车型主要集中在合肥及郑州工厂。另外,西安比亚迪工厂的设计产能为90万辆/年,目前产能已经达到饱和。
随着新能源车企竞争进入白热化,新能源汽车城市产能军备竞赛也越发激烈,新的挑战者不断出现,西安要守住产量前三的位置还需再做新突破。
而进入3月,陕西省汽车工业发展势头有所提速,《陕西日报》报道称,3月全省汽车产量14万辆,同比增长44.6%,增幅高于全国38.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9.7%,高于全国20.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4万辆,同比增长47%,增幅高于全国18.9个百分点。
单一企业的风吹草动就影响到整座城市数据“涨落”,对于一众万亿城市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仅靠只鳞片爪的峥嵘,也无法让龙头长久地扬下去。
在西安,“领头雁”是不少的,诸如隆基、比亚迪、三星等等,小而散的公司也不缺,但问题就在于缺乏中坚“腰部公司”,而这些公司正是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集群,将西安丰厚的高端要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战略地位、科教实力等加持下,西安显然是具备禀赋土壤的,那为何“腰”还有些细?问题出在哪?
2023年12月18日,第一财经新一线%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去了江苏,招商的“江苏模式”赢了吗?》一文指出,2022年,全国82.2%从原登记地搬出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被招去了江苏。
在万亿城市中,今年一季度增速“夺魁”者苏州,以7.9%的增速领跑,而有不少西安企业,搬迁或设立重要分支机构的目的地正是苏州。
一名陕西民营上市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享道:“东西部营商环境还是有差异的。”大企业还好,许多中小企业就会因为种种原因考虑出走。
“另外,从民营企业角度讲,没有多少包袱,自然择良木而栖,哪块儿土壤供给丰富就流向哪里,都是很现实地权衡利弊后的决定。”
从中国-中亚峰会选址西安就能看出,国家对于西安的定位,不仅仅在于科教重地、军工重地......
关中城市群发展离不开西安这个国家级中心城市来带动;西北地区“一带一路”沿线振兴发展离不开西安作为一只龙头扬起来;全国向西开放的“窗口”要由西安打开,这也是最艰巨、最长远的国家战略、历史使命,不是单单一城一池的事儿。
如今,陕西(西安)外贸格局已打开,2023年,西安市进出口3597.6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6.4%,西安已综合保税区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倘若将“腰部”壮大,制造业及城市量级或可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