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报告:互联网已成为网民慈善捐赠主渠道 综合施策筑牢慈善信任基石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 近年来,我国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应用,不断推动着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提升。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课题组经过数月的调查与研究,举办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发布会暨数字时代慈善信任学术研讨会,并发布关于2024年度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的研究报告——《筑牢慈善信任基石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当前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平均得分为69.31,总体上处于比较信任的水平。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公益慈善日益脱离传统制度和秩序,信任形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平台及慈善监督管理组织等主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筑牢慈善信任基石。

  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发布会暨数字时代慈善信任学术研讨会(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供图 央广网发)

  基于近2000份有效问卷,课题组调研发现,互联网已成为网民获取求助和募款信息及进行慈善捐赠的主渠道。87.14%的受访者在2023年捐过款,平均捐款次数为3.27次,互联网捐款额占捐款总额的比例为57.30%,给陌生人的捐赠金额占捐赠总额的比例为56.35%。社交媒体以及慈善组织网站、网络文章或视频是网民获取求助募款信息最广泛的渠道,而劝募邮件或短信以及直接电话或街头劝募对网民影响较小,其中84.65%的人次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捐款信息,52.08%的人次通过慈善组织网站、网络文章或视频获取捐款信息。

  调研发现,网民更倾向于选择一些线上个人求助平台、民政部公布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以及单位或集体组织的捐款方式。调查也发现,我国网民的慈善政策素养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对公开募捐组织和平台相关管理政策缺乏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平均得分为69.31,总体上处于比较信任的水平,同时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公众对“慈善事业监督管理部门”“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信任程度较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龙8long8国际会学评论》副主编王水雄表示,从宏观视角来看,信任指标的功能定位、评估对象的确定和指标计算的逻辑尤为重要;从中观视角来看,网民的实证主义心态和从众行为都对其慈善信任有影响。

  调研发现,在互联网条件下,慈善信任生成的时间-空间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公益慈善跨越广阔的时间-空间距离,重新组织公益慈善关系,创新互联网慈善信任形成机制。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合作发展总监张銮明表示,慈善信任不只是慈善组织与学者专家的责任,更是一个生态的共建。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从胜任力、可靠性、亲密性和自我利益导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对慈善组织信任建构的理解;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从公众慈善意识和文明程度、密切回应社会需求、借助数字技术提高透明度、加强内部治理、受助人真实故事触发同理心、捐赠人社会认可和自身价值实现、正向舆论倡导七个方面论述了对慈善信任影响因素的见解。

  报告建议,慈善组织要规范内部治理、做好信息公开、增强公众沟通,互联网平台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慈善透明,相关主体要进一步健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协调配套的慈善监督管理体系。只有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平台及慈善监督管理组织等主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不断筑牢慈善信任基石,助力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课题组经过数月的调查与研究,举办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发布会暨数字时代慈善信任学术研讨会,并发布关于2024年度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的研究报告——《筑牢慈善信任基石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龙八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邮 箱:admin@eyoucms.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