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少壮不养孩,老大徒伤悲。”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3.6亿,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的“红线”。
很多人不免开始担心,中国会不会还没完成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呢?会不会“未富先老”呢?以后大量的耕地由谁来耕作呢?今天,农机君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人口红利消失对于农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农业出路设想的文章。
前几天去参观一个规模达4000亩的花椒种植基地,刚好碰到专家给工人讲课,在培训室里拍照片时,闪光灯下面是一片白花花的脑袋。不错,这些工人全都是50岁以上,60岁出头的银发老人,并且以妇女居多,因为老年男性大多去城市的工地上打工了。
这就是中国农业劳动力现状,几乎不用翻统计局的人口花名册,也不用做复杂的数据建模分析,只要你去农村走一趟你就会明白:农业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一个产业要发展,人口问题是最关键的因素,在这里笔者并没有用人才这个词,因为狭义上说,人才特指那些掌握了文化知识或有某些专长的人,而农业生产不仅仅需要专家或技术能手,而是需要全要素的人口,也就是不但需要有专家、技术工人,资本家,而且更需要有大量的农业工人。
这些农业工人不一定是多有文化,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技能,能开机器或动手摘苹果等技能就行,但中国农业人口现在却面临着全要素的普遍短缺,尤其是基础的农业工人,更是每况逾下。
据预测今后农业人口仍将每年以500万的速度逃离农村,“十三五”之后,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将会比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峻,十年之后,现有的老年劳动力将普遍超过70岁高龄,试问你如果在从事农业投资,这样爷爷辈的的工人,你还敢用吗?你忍心使唤他们吗?你还舍得投入资本对他们进行培训吗?
农业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口做支撑,否则就不会发展成一个体系完备的产业。
前苏联的倒台,以及三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仍没有走出经济停滞的泥淖就是因为他们人口基数太少,人口少就只能发展重工业和资源类产业,做不到各行各业均衡发展,也更不可能将大量的人才用来发展农业,所以东欧俄罗斯、乌克兰,中亚外蒙古等国家虽然拥有面积辽阔而又平坦肥沃的土地,但是这些国家仍然是农业发展落后,不是粮食不够吃就是蔬菜、瓜果短缺,这一却都是拜劳动力严重不足所赐。
那么中国的农业要发展,怎么样解决劳动力问题呢?如何能使得大量的全要素的人来种庄稼呢?近几年有人提出了个“新农人”的概念,也就是说要吸引和培养大量的掌握科技知识的年轻人来种田,另外还有人说随着农村越来越好,届时城市劳动力将会向农村转移,原先进入城市的劳动力也将回流,但笔者对以上的观点都持悲观态度,原因有三。
考察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国家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转移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截止到今天,仍然没有出现工业和服务业人才向农业回流的现象,相反,老龄化加劳动力流失是这些国家农业发展很头疼的难题。
当前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按“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60%,预示着仍将有1亿以上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失出去,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相对农村,城市更能解决就业、医院、教育、安全等问题,而这些都是农村最欠缺的。
农业并非是低产出和微利的产业,但农业需要长期投入,风险大,投资大,见效慢是他的与生俱来的特点,再加之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决定着现有的土地只能是使用权的流转,而所有权的彻底转移长进间内将是禁区,历届政府都不想触碰这个“命门”。“无恒产者无恒心”,土地问题一日不解决,就决定了无论是资本下乡、科技务农,抑或是精英分子种田,这些人充其量都是机会主义者,一但政策有变或有其它的风吹草动,这些人就会从农村撤离,届时给农村留下的必然是一片狼藉。
所以笔者判断,中国农业发展要靠“新农人”或城市农动力转移或农村劳动力回流多半不靠谱。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将注意力从人转移到机器和技术上,重点关注智能化和无人驾驶!
智能化就是利用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或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来大量的替代人的劳动,无人驾驶就是连机器人也不要,让机器按事前设计好的程序自己进行工作。
当前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概念在工业领域、汽车产业非常火爆,但笔者认为,相对于这些高度发达的产业,落后的农业更需要智能化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的技术,因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对劳动力极具吸引力,平均也是吸纳高级人才的主要领域,发展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除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是为了减轻人的劳动强度,让人生活和工作的更舒服,而农业生产却是决定着中国13亿人是否有饭吃的问题,是决定国家社会稳定,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事实上农业的智能化生产和农业生产上无人驾驶也并非天方夜谭,比如华南农大的罗锡文院士早在十年前就在推广无人驾驶拖拉机,南京农机化所正在研发草莓采摘机器人,中国一拖、福田重工等企业也都有自动驾驶的拖拉机的雏形产品,但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推广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配合,但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农业发展和资本下乡的快速前行,再加之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俱,在正负力量的叠加效应的催化下,农业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装备的无人驾驶时代必将提前到来。
这将是我们农机人的第二次机会。如果说第一次农业革命是机器取代人的话(其实是机器部分的替代了人的劳动,而从并未真正解放,如微耕机是解决了耕牛,而累坏了人),那么第二农业革命必将是机器人取代了机器本身和人类。
也就是说,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用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来保障粮食安全。“新农人”“自动驾驶”才是未来农业的出路。龙8long8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