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眉山讯 (周夕 记者 常艰)青神县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项目自今年开工建设以来,历经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全面竣工。日前,记者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渠道边墙的支模及浇筑施工。
青神县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项目是青神县全面推进全域现代灌溉工作的一个缩影。2024年,青神县已开工项目3个、总投资约0.83亿元,计划新建和改造渠道(管道)61公里、山坪塘23口、灌面2.24万亩,大力推进平坝区渠道、山丘区管道建设,促进全域灌溉项目落地落实,为青神县加快实现全域现代灌溉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青神抢抓新一轮水利工程机遇,依托“天府粮仓”特色示范区建设,聚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推动全域农村水网建设,以“四变”促“四效”,加快构建“全域现代灌溉”体系,成效显著。
实施活水工程。坚持农村和城市水利现代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依托虎渡溪航电枢纽、汉阳航电枢纽在境内形成的高水位库区,实施活水引调3年行动,新建大中型提灌站13个、引水管道30公里,逐步将高水位的岷江水提灌引流到全县的23个水库中,实现常年有水、四季不愁。
实施管道工程。立足县域面积小、城乡差异小的县情实际和部分乡镇干旱少雨、灌溉用水不足等具体问题,开展水利基础设施修补行动,对全县现有325座提灌站、619口山坪塘、858口蓄水池和470公里的农业水利灌溉管道,开展全面摸排维护;实施管道延伸3年行动,新建提灌站200座、建设延伸管道400公里、新建山顶蓄水池500口以上,将水库灌溉用水、江河水,通过管道引流至蓄水池或山坪塘中,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保障,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
实施滴灌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新建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等设施,预计3年内,覆盖灌面达1万亩以上,有效节约水资源,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日前,在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村党委书记刘如祥在手机上一点,稻田和提水站里的智能水利灌溉设备就自动开始运转,1分钟不到,水就涌进了稻田里。据刘如祥介绍,现在灌田这么方便,得益于高台镇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村级智慧化管道灌溉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就可以精准输送水源进村到户。
据了解,青神县依托农业和水利项目资金,在高台镇推广“提灌+”灌溉模式。在高台镇百家池村推广“提灌站+管道+蓄水池”,通过“管道引流+水池留蓄”,将水向地势较高的浅丘缺水区域输送,实现原本缺水少水的浅丘地区长年供水。在高台镇富塘村推广“提灌站+管道+渠道”,通过“管道引流+渠道自流”,将水向地势平缓的平坝缺水地区输送,实现原有的蓄水池、渠道等水利工程的再次利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输水损失,实现长效管护。
目前,该县已投入项目资金230万元,新修建提灌站3处,铺设提灌系统管网14公里,新建和维修蓄水池14口,解决5000余亩果园、4000余亩良田农业灌溉问题。百家池村、傅塘村因为推广“提灌+”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非常充足,受今年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很小,水稻全面丰产增收、日灼果较青神其他地区减少约60%。
近段时间,青神处处充盈着丰收的热闹景象,在青神县白塔村高标准农田里,稻浪滚滚,稻香飘飘,该县坚持“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的农业生产节水思路,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优化种植结构。在优先保障粮食、油料类作物产量不减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的中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大力推广“豆玉”复合、林下套种等科学种植方式。2023年,全县实施豆玉复种面积1.4万亩,林果套豆0.8万亩,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做好墒情监测。增设监测设备30余套,将土壤墒情变化,植入气象业务一体化监测平台,全面构建“三度”(太阳辐射照度、温度、土壤水分饱和度)精准监测网络,24小时跟踪监测,及时精准发布预警,有针对性地对农作物进行抗旱补水,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高效。
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推广节水设施。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推广卷盘式喷灌机、半固定式喷灌机等节水设备,较传统灌溉亩次节水7-10立方米。在百家池村试点“村党支部+群管组织”管理模式,为散户提供统一节水灌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