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2023年上半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经济运行呈现向好态势,经济增长整体回升。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6.3%,环比增速由第一季度的2.2%回落至0.8%,显示在全面放开后,国内外积压需求在一季度得到充分释放,而后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及国内结构性债务压力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民间支出意愿偏弱。今年6月份以来,决策部门持续加大经济刺激力度,提振民间部门投资信心和消费意愿。7月19日,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有序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四大业务板块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务、冷链业务、房地产业务和教育服务业务,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务为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利润来源,公司聚焦生猪产业链,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集良种繁育、商品猪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生猪防疫、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环保利用、科研推广、食品检疫等体系建设为生猪“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2023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7548万头,同比增长2.6%,其中,第二季度生猪存栏43517万头,同比增长1.1%;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96万头,同比增长1.10%,较年初下降2.14%,环比增长0.89%,连续五个月环比温和下降后首次转正。从养殖主体来看,全国养殖规模化率不断提高,按照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猪场即为规模猪场,2022年我国生猪规模化率已达到65%,非洲猪瘟加剧了行业的洗牌与整合。生猪养殖行业自今年1月份开始行业超6个月处于亏损状态,根据相关行业信息,上半年全国生猪销售价格大多在15元/公斤以下,仔猪价格在40元/公斤左右,自繁自养及外购育肥养殖利润快速回落,且持续亏损导致行业资金紧张,行业能繁存栏或进入缓慢去化阶段。
政策层面,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否启动收储,主要看猪粮比或者是能繁母猪存栏量。根据《预案》规定,猪粮比低于6:1,暂不启动收储,猪粮比处在5:1-6:1之间,或者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降幅在5%-10%,处在下跌二级预警,视情况收储,而一级预警为猪粮比低于5:1,或者能繁母猪单月降幅达到10%,或者能繁母猪连续3个月累积降10%,启动收储。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截止7月6日,猪粮比位于4.97,位于一级预警区间,7月14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开展今年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完成收储数量2万吨。
饲料原料方面,在2019年非洲猪瘟后,饲料价格已连续多年处于增长趋势,随着生猪存栏量和产能逐步恢复,2020-2022年全国饲料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0.4%、16.1%和3%。为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农业农村部于2023年4月制定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和采用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工艺,降低猪禽等配合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需求,减少饲料蛋白消耗,有效提高饲料蛋白利用效率,引导饲料养殖行业减少豆粕用量,促进饲料粮节约降耗和降低养殖成本。
上半年3月中旬屠宰量一度见顶回落,但4-5月份屠宰量出现反弹,6月-7月出栏整体延续回落趋势,但日屠宰量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屠宰企业开机率维持高位,终端白条价格迟迟无法拉涨,令屠宰利润维持低位运行。
受猪价持续维持低位的影响,鲜品销售压力大,屠宰企业为保证正常屠宰量,导致冻品被动入库,全国冻品库容率持续抬升。因国内猪源总体供应充足,生猪及猪肉价格近半年来长期处于相对偏低水平,国外冻品猪肉进口成本优势减弱,进口商采购国外猪肉积极性收到抑制,猪肉进口量半年来持续减少。从猪肉进口情况来看,从去年7月开始,进口冻肉的需求持续抬升,进口量也持续增加。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6月猪肉进口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4.50%,环比下降7.34%,1-6月累计猪肉进口量94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16.50%。不过随着在国内总体供应较为充足的背景下,国内猪价的逐渐下跌,进口冻肉的价格优势下降,进口冻肉的数量出现回落。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初期一直处于萌芽阶段,2018年后冷链需求爆发,截至2020年,我国冷库容量为131百万立方米,在全球排名第三,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32立方米,与美国、日本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冷库建设仍需加强。从冷链物流流通率来看,我国果蔬、肉类、水产的流通率仅为35%、57%和69%,而美国和日本的各项流通率均超过90%。相较于海外成熟的冷链物流市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但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关注和政策扶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运力资源头部聚集效应开始显现。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大型消费市场等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2022年4月,为着力完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推进冷链运输畅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规范发展,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5月,财政部联合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旨在加快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电商渗透率与仓储物流设施需求相关,受益于电商发展和零售端渠道变革,仓储需求保持增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6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为51.7%,环比回升0.2%,从业人员指数为51.2%,环比回升2.3%,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22.7点,环比提高2.3%,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8.4点,较上月上升3.3%,上半年履约指数重回100点以上,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以上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业务量和订单需求增加,显示出物流岗位需求增加,物流市场信心稳定。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将推动中国物流业从人力密集行业走向技术密集行业。科技水平也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资源之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物流行业中,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现代物流企业及其客户带来了更大的价值,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在多地发生2022年7月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停贷事件后,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保交楼、稳民生”的政策基调,同年8月,住建部、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宣布出台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进入2023年,中央保交楼政策更加注重资金投放端。1月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强调要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4月政治局会议仍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为重点,7月央行将“金融16条”中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保交楼配套资金来源渠道预计将保持畅通。
从总量来看,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销售额同比有所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方,同比下降5.30%;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同比增长1.10%。从绝对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售面积降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累计销售额与2022年同期相当。根据海口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1-6月,海口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262.50亿元,同比增长28.10%,房地产销售面积总量为162.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0%,房屋销售总额为276.90亿元,同比增长13.3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引擎切换、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对劳动者技能与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幅提升,造成劳动力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结构性错配,部分专业对口、即插即用的技能型人才短缺。根据人社部数据,2021年全国求人倍率(职位需求/求职人数)约为1.6,制造业技术技能岗位平均求人倍率高于2.0,而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更是超过2.5,反映了技术技能型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状。
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都是现代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参与者。针对学历职业教育,国务院提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等,有望促进民办中职、民办高教的发展。针对职教培训,提出“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确立了技术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地位。
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多次发文鼓励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023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13日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5方面19条政策措施,针对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扶持举措,进一步健全组合式激励。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0亿元,同比增长81.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6.72万元,同比下降442.13%。影响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受本报告期内的生猪价格在低位振荡回升,和同期饲料成本相对高位等因素叠加影响,虽第二季度生猪板块利润较第一季度减亏,但本报告期生猪板块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亏损。公司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发挥战略主动,以改善公司经营为核心,干实事、谋实效,积极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1、改善生产指标,保持现有产能稳健生产:2023年上半年,受国内猪价持续低位震荡影响,养殖板块利润较年度目标差距较大。公司在生猪养殖领域持续修炼内功,通过加强各猪场生物安全操作规范,降低生猪疫病传入猪场的风险。同时,提升各猪场生产管理能力,促进生产指标均衡、高效发展,及时淘汰低效母猪,加强后备猪管理,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及猪群健康水平。截至6月底,生猪养殖板块基本完成2023年计划的出栏目标。报告期内,公司累计销售生猪37.81万头,同比增长59.60%;累计销售收入65,711.84万元,同比增长12.30%。
2、以成本管控为导向,提升管理效能:公司自上而下树立“降本增效”的意识,向管理要效益,不断优化从总部层面到各业务板块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岗位职责,不仅为产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各方面专业工作顺利逐级落地,也大幅增强了员工的综合能力。通过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保障用工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和经济。另外,公司推进人才盘点和人才画像,优化完成猪场绩效考核办法和场长绩效考核办法,并在新业务、新项目中拟定跟投机制,进一步完善现有薪酬体系。
3、加大渠道开发力度,探索新市场机会:公司目前产品和市场大部分在海南省内,公司部分养殖基地已取得《出境特定动物养殖企业注册证》。上半年度,畜牧销售团队在市场和渠道开拓上持续发力,并且在自港澳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依托海口海关对生猪出口的支持、和省内对行业发展的重视,凭靠自身物流体系的稳步发展,积极落实农业“走出去”要求,拓展岛外市场,实现海南省供澳活猪“零的突破”。
4、积极改善现金流,降低有息负债率: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进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相关工作,拟募资不超过17.96亿元用于生猪养殖等政策支持、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主营业务,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补充运营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此外,公司保持与各大金融机构的银企合作,保证充裕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授信储备,并拓宽业务融资渠道,与供应商等非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
5、继续坚持房地产的精品定位,销售和保交楼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罗牛山广场一期和罗牛山广场二期部分楼栋达到合同约定的交付条件,公司对上述房地产项目按会计准则规定结转利润。公司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品质至上”的价值观,为客户创造美好生活方式。在“保交楼、促销售”的大政策背景下,上半年度,公司地产事业部积极推动销售,加快回款,签约指标和回款指标完成情况均能达到年度预订的目标。另外,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变化,公司有效缩短内部管理、决策流程,高效推动结果导向,保持灵活的经营节奏,在开放、开盘、交付等关键节点中能做到人员及时补位,并严格控制工程及各项费用支出,提升过程管理,确保经营安全。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猪“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各板块联动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成本优势。公司力图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向专业化、产业化转型,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种猪繁育属于生猪养殖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高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需求稳定和市场波动风险小等多个特点。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一支由行业专家带队,研发骨干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内知名的丹系种猪繁育企业。公司生猪体系齐全,具有完整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生猪金字塔繁殖体系。通过多年投入和技术积累,并且根据养殖户反馈情况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公司研发和生产的种猪在产仔率、瘦肉率、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上均有良好表现。
公司是海南省最大规模、配套产业体系最完备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从上游饲料营养、兽医兽药、中游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到下游屠宰加工、销售及生猪防疫、冷链物流、环保利用、食品检疫等配套的一体化生猪养殖产业链。公司从产业源头建立起安全追踪体系,及时规避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对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保障出栏商品猪的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公司拥有海口市A级屠宰场,并已建成海南省规格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养殖和屠宰垂直协同的模式极大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风险调控能力。
公司始终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自2002年以来,公司连续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罗牛山畜牧系统在全国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并先后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国家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场评定、出境动物养殖企业注册和供港注册认证、HACCP认证,在海南至全国畜牧行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公司现有猪场及新建项目均采用生态化循环技术,持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提升环保标准,有效降低由于使用常规设备带来的大量电力消耗,减轻环境污染。随着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加大,公司的节能环保优势将益发凸显。
公司五万头以上规模厂均采用全封闭建设工艺,配置自动喂料和自动清粪设备,能自主调节猪舍温度、湿度等。通过建设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现代化猪舍为生猪提供最佳生长环境,结合现代生物防疫技术,可以提升生猪健康水平,稳定生产业绩。
公司是国内较早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实践者,拥有专业经营人才团队,并不断充实专业技术队伍,完善公司培训体系,为公司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软实力支撑。公司近年来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断优化流程,严格管控各项成本,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
公司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形成技术生源储备及技术人才支持,同时与学校深度合作技术科研课题,并专项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公司引进行业内专业人才及技术骨干,打造专业人才团队,持续储备优秀后备干部,助推公司战略落地。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生猪产品属于大众消费品,行业准入条件较低,产品市场供应波动较大,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果生猪和猪肉的市场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下滑,或生猪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低于成本上涨的幅度,将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将出现大幅下降、亏损的风险。饲料原材料成本占养殖板块总成本的70%左右,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经营原材料的产量和价格受自然天气、市场情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当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传导至下游养殖环节时,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公司在原材料采购和商品猪销售方面的战略布局和规划,实施最优库存管理,实施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挖潜降耗,努力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公司情况积极拓展采购渠道,寻求战略性供应商和销售方,继续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业务结构,加快延伸产业链,推动从重视生产端向重视销售端转移,发展新业务分散市场风险,平滑养殖周期波动。
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生猪疫病主要有非洲猪瘟、蓝耳病、猪瘟、猪呼吸道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等。生猪养殖过程中如出现重大生猪疫病将对公司的养殖业务产生较大压力,另外,生猪疫病容易引发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恐慌心理,导致肉类食品的销量下降,从而影响到养殖业务的平稳发展,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具备完善的生猪疫病防护体系和专业团队,并积极采取措施提升生猪防疫硬件设备和管理制度。公司近年来推行标准化规模养猪基地,采取封闭式严格的生猪防疫措施,能很好的防范和控制生猪疫病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生猪疫病动态,做好调猪、投苗和保育相关工作,保持生产经营正常。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控制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生猪和屠宰加工行业属于食品工业的组成部分,如果公司因产品质量控制不严、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或事故,将会导致公司品牌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对公司业绩及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公司目前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食品检验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从源头到销售对公司产品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问责机制。
2014年中国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政府对养殖场整治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全国各地都出具了对养殖场拆迁、禁养和限养的政策。环保政策压力导致市场上一批环保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退出市场,使养殖产量缩减。公司生猪养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及粪便,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及少量固体污染物。虽然公司按照规定建立了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果国家将来对现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或者提高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公司将因增建环保设施、支付运营费用等而相应增加生产成本。针对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公司在未来拓展和改造现有养殖厂的过程中,把生态、高效、环保、安全作为项目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帮助公司合作的养殖户改造和建设符合更高环保要求的棚舍,提升养殖效率,确保公司的养殖资源稳定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包括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大力扶持与推动畜牧产业进入快速转型期,鼓励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体系。公司所从事的畜禽养殖主营业务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未来相关政策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国家对规模化养殖转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以及2019年和2020年猪价高位运行的影响,不少企业进入生猪养殖行业,行业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高、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应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水平可能因激烈市场竞争而下降。
中证金融:“转融通数据全是虚拟、融券卖出的量实际上没有上限”的相关说法属于造谣
中证港股通公用事业综合指数报2313.0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电控股等
中证港股通通信服务综合指数报2099.8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移动等
中证金融:“转融通数据全是虚拟、融券卖出的量实际上没有上限”的相关说法属于造谣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