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8国际官方娱乐平台如今,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科幻里的机器人故事正在照进现实。腾讯第二代四足机器人Max、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诞生,掀起了一波行业关注,机器人是AI之后下一个“万亿蓝海”吗?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何?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在近期召开的202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一组数据彰显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潜力和实力: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29.7万台,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超过11.2万台,同比增长19%,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7.8%,是占比最高的一年。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9.3%;机器人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5.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了643.6万套,机器人产业整体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
机器人如何为生产生活带来变革?有“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称誉的机器人正在加速拥抱实体经济。例如,在物流领域,天狼、地狼机器人让京东北京亚洲一号拣选效率提升3-5倍,每天出货量达几十万单;在医疗领域,哈工大联合开发一种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直径20微米的机器人可在20000微米/秒的静脉血流环境中“跑得快”“停得住”……“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矿山”等,“机器人+”正是机器人产业与千行百业融合的一个缩影。
在机器人“赛道”上,制造业大省广东已先行布局,一大批机器人制造新秀也在崛起。例如,造出世界第一艘环境监测无人船的云洲智能、让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美的库卡等。
“粤”字号机器人有多“卷”?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广东造”。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实现616.4亿元,同比增长15.45%;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广东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6.57万台(套),同比增长2.1%,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广东多个地市近期出台政策纷纷抢占机器人产业。《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佛山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515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
2023年,机器人行业各上市公司的业绩修复进度表现不一。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龙头科沃斯营收同比增加4.02%、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46.21%;机器人营业收入24.13亿元,同比增长33.10%,归母净利润亏损7957.1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06亿元。
海外市场已成为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词”。科沃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机器人和添可品牌的海外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7%和53%,海外收入增速高于集团的整体收入增速。快仓、极智嘉、仙工智能等仓储物流机器人公司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称,物流机器人企业加速出海的背后,是其在国内的发展应用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目前国内京东等物流企业的仓储已经很成熟了,而海外市场大部分还处于真空地带,这给了国内物流机器人公司“走出去”一个很好的窗口期。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港交所上市,释放出一个信息,就是机器人应用领域进入到商业化道路。”张毅强调,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很大,在工业领域,劳动力需求旺盛的行业和生产环境相对恶劣的行业,都可以依靠人形机器人的力量来让人力得以解放,在商业领域,医疗、康养、教育、文旅等方面也可以依托人形机器人工作。
“当然,要构建良好的机器人应用场景,首先要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此外,应用场景还需要培育和创新。”张毅指出,要从技术层面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懂得程序,还需要具备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在应用场景培育方面,需要政府主导推动一些场景先去投入使用,培育出试点场景。
“广东的产业基础是非常强的,在人才设计研发、生产等产业链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张毅称,广东要引导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布局,在应用场景方面做好示范效应,例如,在广东博物馆、长隆动物园等可以让人形机器人作为讲解员、解说员。
“预计目前整个行业还需要至少5年的技术沉淀期,大概10年后,人形机器人行业会迎来大规模需求的井喷期。在这个期间,行业要做的就是集中火力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积累。”张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