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采春茶。连日来,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的茶山里好不热闹:翠绿的茶垄之间,村民们腰挎竹篓、神态专注,手指在茶尖上下翻飞,一捏一提,一颗颗嫩绿新芽便“收入囊中”。
山上热火朝天,山下机器轰鸣。水井村的制茶车间内,茶青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和理条等工序,被制成红茶和绿茶,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朵贝茶是贵州十大名茶,水井村是朵贝茶的核心产区。在这里,百年古树茶随处可见。”航空工业风雷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泽勇说。
2016年,王泽勇主动请缨,来到水井村担任驻村。4年时间里,他围绕“茶果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养殖循环、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利用集团700万余元帮扶资金建成绿茶综合生产车间和红茶自动化生产车间,帮助水井村走上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水井已从贫困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王泽勇也把驻村这根“接力棒”交到了集团的蔡定雍手里,自己则继续为普定县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倾注心力。
航空工业帮扶普定县水井村发展莲藕产业及乡村旅游。航空工业风雷乡村振兴办公室供图
水井村的蜕变和传承,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定点帮扶安顺的一个缩影。自20世纪90年代初担负起贵州安顺市镇宁、关岭、普定、紫云4县的定点帮扶任务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充分聚合集团资源和人才优势,不断深化产业、文化、教育、医疗、消费、劳动力、党建等七大帮扶举措,助力黔中大地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用实际行动践行航空人帮扶的承诺与使命。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帮扶工作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立足资源禀赋,注重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快速推进当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行走水井村,除了满山青翠的朵贝茶,更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是收益颇丰的荷花产业。“水井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但过去种植水稻收益不高。”王泽勇介绍,通过多方考察,集团决定带领群众发展莲藕种植,依托“荷花经济”多渠道助农增收。
经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8年多的持续帮扶,水井村不仅发展了1000余亩莲藕,还建成藕粉、茶叶自动化生产线,并成功申报多彩朵贝茶、高原藕粉、藕粉蜂蜜月饼等注册商标,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产品品牌。2023年,水井村村集体经济达到56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8380元提升至18900元。
此外,水井村还连续举办7届“荷塘夜市乡村嘉年华”,累计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55万元。2023年,水井村荷产业发展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一季度援扶专刊。
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力点和优势点。在紫云县猴场镇小湾村,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帮扶的蓝靛产业同样发展如火如荼。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帮扶工作中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双重提龙8头号玩家升。”紫云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霄表示,2017年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聚焦地方特色,产业链发展,融入县域主导产业”为思路,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明确以蓝靛产业为帮扶主导产业,在小湾村投入近1600万元,系统推进“蓝靛农文药旅全产业链发展”。
截至目前,小湾村已先后建成蓝靛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苗族蓝靛文化广场、猴场镇小湾村多元化水产养殖等项目,逐步形成了以蓝靛全产业链发展为主体,以驻村帮扶特色产业和订单农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帮扶产业发展格局,昔日的贫困小村也蜕变成了全国文明村。
航空工业派驻小湾村驻村向哲飞介绍当地蓝靛产业发展情况。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关岭县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在帮扶工作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提升关岭农特产品价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以白泥村为例,2015年5月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累计投入376万元帮助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大五星枇杷、蜂糖李、红心火龙果、澳洲坚果、贵妃芒果种植,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激发农户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赋能乡村振兴。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帮扶下,我们不仅把水果种得更好了,还开起了民宿、建起了工坊,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当地创业的“领头雁”,白泥村村民王雯脸上乐开了花。
消费帮扶是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提升航空工业定点帮扶县农特产品市场化、品牌化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推陈出新拓展消费场景,做深做实消费帮扶,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重点帮扶工作。
2024年初,一场以“黔货进央企”为主题的航空工业定点帮扶县农特产品巡回展销会在贵阳启动。三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普定、关岭和镇宁的腊肉、香肠、蜂蜜、藕粉等特色农副产品掀起一阵购买热潮,累计消费收入近百万元。
“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多举措深化消费帮扶,不断升级完善‘爱心航空’消费帮扶平台,推进新农人培育,深化‘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打造特色产品和优质品牌。”展销会启动仪式上,贵航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刚如是说。
事实上,举办“黔货进央企”展销会,只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促进帮扶县农特产品销售,助力农特产品市场化品牌化的举措之一。近年来,针对各帮扶县的产业发展特点,集团各位驻村干部纷纷出招,积极引导当地农特产品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主动对接企业,大胆走出去。
在普定,帮扶团依托春季陇黑村桃花节、夏季水井村荷花节、秋季普屯坝露营等活动,同步开展农特产品展销,引导当地企业及农户摆摊设点,带动销售1000余万元。组织普定县食品加工企业参加航空工业成飞线下展销周活动,走进航空企业巡回展销,以消费增收,激发当地企业和群众的发展信心。
在关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帮扶工作组从建机制、壮力量、树品牌、强推广等方面发力,驻村接续组织开展庆祝“情满金秋”丰收节暨农特产品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农特产品展销和网络直播带货推介促销、助农增收。同时,大力助推新媒体电商发展,实施多方位培训交流,让手机变农具、流量变农活,推动多款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紫云,帮扶工作组通过对接“娘家人”,购买小湾村的牛肉、鸡、猪、鸡蛋、卡益脆桃、橘子和卡益香米,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助力乡村农特产品进工会、进企业、进机关,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共同富裕。
在镇宁,帮扶工作组采用村公司、农户、龙头企业+爱心航空平台,形成订单式农业马厂贡米产业。同时,依托“马厂贡米”等农特产品,打造村级品牌,通过爱心航空平台等渠道销售农特产品。
据统计,仅2023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过线上“爱心航空”平台、线下企业乡村振兴帮扶专柜,积极引导企业工会、食堂及广大职工和社会消费群体集采购买帮扶县农特产品4690万元,助销2802万元。
普定县化处镇水母中心小学的航空科普教室里,不仅配置了电脑、投影仪、投影幕、激光笔等电教设备,各型号飞机模型也摆放有序,教室墙壁上还粘贴着各种航空挂画,以及孩子们的航空梦想和留言。
课堂上,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支教老师石超、黄启帆正向同学们展示航空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两位老师相互配合,引导学生亲手组装航模、操纵无人飞机,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航空飞行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航空科普教学课,教室里人都是满的,孩子们特别喜欢上我们的课。”石超介绍,2021年以来,集团持续安排教师到水母小学支教,老师们依托航空工业的科技优势,自主开发了“航空科普课程”,将中国战斗机发展史作为主要课程,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教本融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空科普课程”实施3年多来,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此外,每年暑假期间,集团还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带到北京参加航空科普夏令营,参观国家航空馆、科技馆及飞机装配车间,让学生拓展眼界、增长知识。航空工业机载、成飞、沈飞、中航国际等企业也会到水母小学开展大型航空科普活动,让全校师生参与其中。
在好奇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拓展视野、在寓教于乐中走近科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过航空独有的文化魅力,润物无声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航空科普的种子播撒进乡村孩子们的心里。2023年7月,水母小学获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是贵州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学校。
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种下“航空梦”,水母中心小学的实践并非个例。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充分发挥大集团资源优势,以航空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航空主题科普、建立航空科普阵地、组建航空科普社团等方式,让“航空蓝”在助力建设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